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CPI同比上漲1.8%,環比上漲0.1%,1-7月平均同比上漲3.1%;PPI同比下降2.9%,環比下降0.8%,1-7月平均同比下降1.0%。從今年3月份以來,物價同比漲幅連續回落。5月份仍然高達3%的月度同比漲幅在最近兩個月接連跌破“3”“2”,也為整個政策調整預留了空間。在目前的情況下,實際的產業環境惡化和政策寬松的朦朧預期形成了鮮明對比,也造成了大宗商品市場上的價格大起大落,在這樣錯綜復雜的情況下,如何判斷后期鋼價的走勢成為市場各方都關注的重點,下面筆者結合手頭掌握的信息為大家作些簡要的分析。
CPI持續回落加大政策調控空間
1.8%的物價同比漲幅是自2010年2月以來30個月的新低,其中前期漲幅較大的食品價格本月保持了相對穩定。 由于天氣原因,國際農產品和國內農產品價格近期都有一定程度的上漲,但是隨著夏糧的收獲期來臨,國內農產品價格所受影響不會大。
年初至今,豬肉價格連續回落,而玉米價格卻不斷上漲,豬糧比持續位于盈虧平衡點之下,養殖戶叫苦不迭。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豬肉價格7月份同比下降18.7%,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71個百分點。
而與食品價格相比,未來資源品價格、勞動力價格將成為影響物價更為重要的因素。
今年以來,新一輪資源品價格改革在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整個市場中的價格水平。水、電價的調整,無疑將對居民消費價格產生長遠的影響。而國際油價的連續上漲,更是迎來了國內又一個油價上調的窗口。
大宗商品價格依然不容樂觀。大宗商品價格的穩定上漲,依賴于經濟穩步增長,生產企業有較強的生產意愿,然而目前經濟下行,無論是終端還是生產企業的原材料,都處于下跌通道,尤其是工業品企業目前虧損較為普遍,生產意愿較低,開工率不足。唯有當PPI環比出現正值后,即原材料價格對產成品形成成本支撐后,才真正對商品價格帶來上漲動力。
目前CPI 和PPI 的差距進一步被拉大,在存有通縮風險的前提下,滯漲的風險依舊嚴重。國內短期依然只能依靠投資拉動,投資者必須關注三個指標:信貸的增長、工業增加值的上
升以及PPI 環比的回升。投資拉動經濟的傳導機制最終將反映到價格上,而 PPI 的環比指標將成為短期市場反彈的關鍵信號,也將對大宗商品短期內形成支撐。
在連續降息之后,目前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已經降至3%,而1.8%的物價同比漲幅更是遠低于這一利率水平;貧w“正利率”的物價和利率水平,使得市場對于未來貨幣政策松動有了進一步的預期。 由于近期全國惡劣天氣多發,導致蔬菜價格大幅上漲,預計8月CPI將小幅反彈至2.0%但仍處低位,有利于貨幣政策寬松。而市場中不乏央行仍將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甚至降息的判斷。
實際上,今年以來央行已經連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基準利率,但是對于未來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受08年4萬億影響,央行仍會非常謹慎。 央行在《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受勞動力成本、資源性產品和部分不可貿易品價格存在趨勢性上漲壓力等影響,當前物價對需求擴張仍比較敏感,擴張性政策刺激增長的效應可能下降、刺激通脹的效應則在增強。
從目前政策面出發點考慮,主要還是著力于“漸進,可控”,要說真正的保增長,只要和08年一樣大量投放貨幣,給實體經濟輸血注水,經濟增長還是可以保證的,但是經濟增長低效,深層的結構性矛盾還是沒有得到解決,所以對政策寬松的預期不可過分期待,未來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一定會是審慎寬松,不會出現突然逆轉。
國際環境復雜多變
一個多月前,全球主要央行你方唱罷我登場,歐洲央行、英國央行、中國人民銀行、韓國央行等相繼實施寬松貨幣政策,要么降息要么擴大量化寬松規模,即便是美聯儲,也哼出“延長扭轉操作到年底”的小調。再往前追溯12個月,以巴西為主的一些新興經濟體為應對經濟疲軟先后連續降息,拉開了各自寬松政策的序幕。與之相比,目前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政策制定者似乎更傾向于無為而治,這首全球寬松進行曲遇到了一個抹不掉的休止符。
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放緩,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深度惡化,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在財政刺激政策上難以施展拳腳,由央行挑大梁,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增長,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不二之選,“寬松”貨幣再度成為全球貨幣政策的主旋律。但經過前期運用降息等常規貨幣政策和量化寬松等非常規貨幣政策后,各國央行在提振經濟的大原則之下產生了新的思考,“謀定而后動”成為很多貨幣政策制定者的默契。有的央行反復強調要仔細評估之前政策的實施效果,有的重新將穩定物價提高到與促進增長并重的地位,有的開始擔憂持續寬松將導致調控失靈進而強調政策儲備,還有的需要保持政策獨立性,不被政客或黨派左右……
美聯儲無所作為,一方面是因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等意識到,單純依賴貨幣政策無法解決美國當下的經濟難題;另一方面也是對量化寬松政策的潛在副作用心存疑慮。此外,從時點上看,美聯儲不想大動干戈,也緣于規避大選之年卷入黨派紛爭。有分析指出,如果美聯儲未能在9月中旬的央行年會上推出QE3,那么只能等到來年再說。
從全球來看,除美聯儲外,歐洲央行、英國央行、日本央行等發達經濟體貨幣當局近年來都啟動了量化寬松等非常規貨幣政策,以支持實體經濟復蘇。但目前的頭號難題是傳導機制失靈,央行投放的天量資金只在金融體系內部循環,并未轉化為促進實體經濟增長的動能。因此,從次序上看,在推出新一輪大規模的量化寬松政策之前,利用政策工具修復傳導機制,才是上述央行的當務之急。
外部環境不穩定,導致國內央行貨幣政策難于抉擇,要是先于國外實行寬松政策,國內將受到外國貨幣回流的沖擊,推高國內的通脹水平,而要是一直維持現有緊縮政策不變,國內實體經濟將受銀根緊縮影響,目前鋼鐵行業全行業出現的危機其實歸根結底就是受銀根緊縮影響,所以目前國外環境的不確定性也影響到了國內經濟運行。
三季度鋼價走勢大預測
在政策面調控空間加大的情況下,后期政策面調整偏向于適度寬松,將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會加強對宏觀經濟政策的預調微調。下半年,如果歐美經濟不能穩定下來,中國出口形勢不會有大的改變;而在投資方面可能會有所增加,因為中國陸續出臺了一些刺激經濟的政策,比如財政方面力度較大,貨幣政策方面已經連續調整利率,創造了比較寬松的環境;消費方面,總體來講不是很足,但中國最近一兩年來對民生工程加大力度,見效的話,過高的儲蓄會釋放出來,內需會提高一些。
最近幾個月,由于鋼材需求持續在低位運行,而收緊的銀根加上在鋼鐵貿易上持續暴露出的資金黑洞促使銀行針對鋼貿行業恐慌性的催收貸款,直接導致部分貿易商資金鏈斷裂而跑路,如果不切斷傳導效應的話,下一個就是中小型的鋼廠,最后是國有大型鋼廠,這一定不是國家希望出現的現象,所以最近可以看到的是一方面鋼廠限產保價,擠壓上游價格,目前煤鐵價格都臨近成本線附近,再次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是鋼價跌幅趨緩,反彈力度雖然不大,但對市場信心還是有所提振。
無論是時間還是空間,目前的鋼價都是處在一個低位運行的態勢,短期雖然有反彈,但是中期趨勢隨著原料成本大幅下降,鋼廠后期放量生產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在這樣的預期下,只有反復低位整理后,市場庫存才能再次集中,推動市場價格的上揚,三季度鋼價走勢將在低位運行,有一定的技術反彈要求,但是幅度不會很大,主要是修復前期大跌后的市場信心。